摘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月1日宣布,正在建設的準池鐵路開通運營后,貨物運價將實行市場調節,由鐵路運輸企業與用戶、投資方協商確定具體運價水平。這是我國首次放開鐵路運輸價格。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月1日宣布,正在建設的準池鐵路開通運營后,貨物運價將實行市場調節,由鐵路運輸企業與用戶、投資方協商確定具體運價水平。這是我國首次放開鐵路運輸價格。
分析人士表示,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準池鐵路控股股東和主要貨主如何實現公允定價,“準池模式”何時在全國推廣,為業內所關注。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準池鐵路由神華集團控股,與地方企業合資建設、經營。線路全長約180公里,跨內蒙古、山西兩省區,目前尚處于建設階段,計劃今年上半年開通運營。該線為新建鐵路,由企業投資,建成通車后將為用戶提供新的運輸路徑選擇。此次按照推進市場化改革的方向,考慮準池鐵路投資、經營模式特點,放開了該線貨物運輸價格,實行市場調節。這是國內放開鐵路運輸價格的首次嘗試,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的具體體現。實施后,將對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促進鐵路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此前,國家發改委調整鐵路貨運價格政策。鐵路貨物運價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全國鐵路貨物平均運價水平每噸公里提高1.5分。一直以來,我國鐵路貨運定價采取成本加成方式,在2012年以前歷次的提價與能源、材料等成本上升同步,單次幅度較小,提價頻次穩定。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上調運價,徹底改變過去由成本驅動的定價規則,逐步確定為與公路合理比價的定價規則,這實際上是為鐵路貨運市場化定價鋪路。
在改革前,運價由有關部門在適當時期進行一次性調價,不僅周期長,而且確定后很難變動。這種運價形成機制帶來的直接后果是,長期以來鐵路總體運能遠不能滿足客貨運需求,鐵路運輸供不應求得不到根本解決。
在總體運能不足的情況下,鐵路運輸優先滿足客運需求。在客運需求高峰時期,特別是在春運期間,鐵路貨運周轉量達到低谷。廣發證券分析師謝平認為,隨著高鐵成網、運力釋放及大宗運輸增速放緩,運力不足的剛性制約因素將逐步減少,鐵路運價市場化條件逐步成熟。
對于此次改革,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運輸及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懷相表示,這對提高鐵路貨運公司管理水平,絕對是好事。“以往,鐵路運輸公司若經營狀況不好可以找借口說是因為價格管制。現在價格放開,再經營不好就是企業管理問題。”
他說,對鐵路運輸企業而言,市場化定價將提高鐵路盈利能力。以往政府定價,只允許鐵路下浮運價,不允許上浮。現在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鐵路定價靈活性更大。
之所以選擇準池鐵路作為試點,是因為準格爾到神池還有公路和其他鐵路可供貨主選擇。更多的運輸路徑選擇可保持公路和鐵路、鐵路和鐵路之間的競爭態勢,避免出現隨意漲價。
在準池鐵路運輸的貨物中,很大一部分是神華集團的煤炭,在控股股東和貨主是同一實際控制人的情況下,如何避免因關聯交易而出現有失公允的貨運價格,是對準池鐵路貨運價格改革的考驗。王懷相認為,中小股東在準池鐵路定價上應發揮好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