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綠波,我們早已并不陌生。但在煙臺,海信協助煙臺交警支隊又開發出了關于“綠波”的六種創新的形式。截止到目前,市區二十三條主干路的“綠波”都完成了這樣的創新升級,在煙臺市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十縱六橫四商圈”的干線綠波網格局。
精準施策,定制打造創新的“綠波”
基于進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目標,煙臺交警與網絡科技團隊針對路網和流量的規律性特征進行了專題研究,對市區各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交通目的地調查、交通構成、交通環境等因素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查,在此基礎上以創新的思維開展信號調優和綠波協調優化工作,以不斷挖掘道路通行效率提升空間,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貼心的出行服務。
在調優團隊的努力下,具有煙臺特色的“大帶寬高速度綠波”和“夜間地攤經濟綠波”應運而生。
大帶寬高速度綠波
根據煙臺市交通路網特性,調優團隊在全市范圍內選取了“十縱六橫”的南大街、北馬路、觀海路、濱海路等二十三條交通主干道進行長干線“大帶寬高速度綠波”。
例如濱海中路以前的綠波建設速度為45公里/小時,根據近期的機動車流量變化,在70公里/小時的限速條件下,我們將綠波設計速度提升到65公里/小時,并在建設過程中根據道路交通特性,合理劃分了濱海路北段、濱海路南段兩個控制子區,提高了不同路段的綠波通行效率。
夜間地攤經濟綠波
近期煙臺市依托特色旅游與美食文化,大力發展地攤經濟、夜間文旅經濟,積極培育打造一批高品質名片,組織建設了幸福振華夜市、逸城山色夜市、迎春大街芳華園夜市、濱海路煙大東門夜間經濟集聚區等夜經濟特色區。
為配合煙臺市夜間經濟集聚區的發展,調優團隊深入調研夜經濟集聚區的交通情況,結合交通管理實際需求,對夜間經濟集聚區周邊的幸福路、幸福中路、迎春大街、觀海路等道路夜間19:00-22:00時段低峰綠波方案進行深度優化,因地、因時調整了相關道路信號配時方案,適時推出了“夜間地攤經濟綠波帶”。
圖 | 幸福振華夜市周邊交通
創新加碼,打造綠波的四個標準化
除上述兩個特色“綠波”外,海信與煙臺公安交警還秉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為 “綠波”交通注入新思想、新動能,打造了綠波建設的四個標準化模式:可靠化綠波、可視化綠波、智能化綠波、網格化綠波。
可視化綠波濱海中路上的電子誘導屏幕上面顯示著“綠波路段,建議速度65km/h”,駕駛員按照這個建議速度在對應路段上行駛,便可一路綠燈。這是煙臺首次推出綠波速度實時推送服務,目前已經在濱海中路、南大街沿線的各個誘導屏幕上啟亮推送。
可視化綠波是把綠波速度實時推送到路口誘導屏幕上,駕駛人按照該提示開車就能夠一路綠燈,使駕駛人能夠直觀看到建議速度,適時調整速度,更好的體驗到綠波效果。
下步,煙臺交警還將陸續在市區其它道路上開展更多路段綠波速度推送服務。
圖 | 濱海中路綠波速度誘導提示
可靠化綠波可靠化綠波即在傳統綠波的基礎上,合理設置的停車點、綠波帶寬等協調參數,盡可能的保證每個路口等信號燈的車輛在綠燈開啟時均可一次性通過多個信號燈路口。
例如北馬路全長3.27公里,共計12個信號燈控路口,雙向八車道,紅綠燈密集,為保障北馬路整體雙向綠波效果,東向西通行車輛需要在北馬路-大海陽路停車一次,以保障雙向的綠波帶寬足夠大,效果足夠可靠。
智能化綠波智能化綠波是把感應控制技術應用到綠波控制當中,把非綠波方向剩余的綠燈時間自動增加到綠波方向上,提高綠波帶寬,保證綠波穩定性。今年以來,已完成港城西大街、機場路、青年南路等8條干線上20余個路口智能化綠波。
例如:港城西大街和青年路交叉路口早高峰時,會出現三次波峰:7:00-7:30送孩子到三中上學的家長自南向北會形成一波高峰,7:30-8:00送孩子到官莊小學上學的家長自北向南會形成一波高峰,8:00-8:30會形成一波上班高峰。采用感應式綠波控制后,流量檢測設備會自動識別車輛數,根據三段高峰自動調整信號燈的時長,并且能和附近三至四個路口的信號燈形成協同,形成感應式綠波控制,市民通行也更加通暢。
網格化綠波
網格化綠波是對符合條件的區域實行綠網協調控制。煙臺交警選取了萬達-毓璜頂醫院周邊區域進行網格化綠波優化,該區域內日常交通特性穩定,差異較小,對其區域內交通流量、流向進行分析,確定主要交通流向,按照“區域聯動、有序暢通”的原則,進行區域內南大街、西南河路、勝利路等路段網狀綠波協調,實現主要交通流向綠波體驗。
200余次巡檢比對,保障效果穩定
為保障市區主干道路綠波協調效果真正落地,并能夠常態化保持綠波效果,讓市民體驗到綠波出行的便捷,調優團隊建立了綠波改善閉環工作機制,累計進行了200余次主干線路路面巡檢工作,對每條綠波路線進行多時段、多頻次路面駕駛巡檢,并根據路面巡檢結果反復優化調整協調參數,以達到最佳效果。
此外,調優團隊還結合電警過車數據、高德浮動車等第三方客觀數據對綠波協調效果進行多角度測試分析,并專門部署了信號優化運營管理平臺,將市區所有主干路段添加到平臺上,結合車輛定位系統,實施常態化的綠波巡檢工作,系統平臺自動記錄每次的巡檢結果,與前期巡檢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確保路段綠波效果穩定。
經過3個月的持續實地測試和方案優化,目前綠波運行已經較為成熟。以濱海中路為例,平峰時段的車輛平均行程速度提升了33.5%;一次不停車通過交叉口的車輛占72%。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